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教程 > 正文

小编教你Switch纸板VR上手体验。

小编教你Switch纸板VR上手体验。

当打字教程网小编听闻任天堂要给 Switch 做一个主打 VR 的 Labo 套装时,最开始是有些信心不足的。打字教程网小编从不曾怀疑任天堂脑暴创意的能力,在它那庞大的...

当打字教程网小编听闻任天堂要给 Switch 做一个主打 VR 的 Labo 套装时,最开始是有些信心不足的。打字教程网小编从不曾怀疑任天堂脑暴创意的能力,在它那庞大的游戏库中,也从不缺乏各种新点子的尝试。

尤其在去年,我真正上手体验了第一版 Labo 套件后,更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它「仅靠瓦楞纸就能提供拟真体验」能力的理解和认知。

但 VR 是个特殊领域,不管是「身临其境的体验」,还是「极具沉浸感的画面」,背后都需要相应的硬件和性能作为支撑,可这些恰好都不是 Switch 游戏机的强项。

毕竟,你显然不会对那块四年前的 Tegra X1 老芯片,以及 720p 屏幕抱多大期待,和现下正火的 PS VR 或是 HTC Vive 这种动辄几千块的主流设备相比,瓦楞纸实在显得太过儿戏。

至于最终的呈现效果,我的心理预期基本就和那些将智能手机当屏幕的简易 VR 头盔差不多,可能 Switch 的 VR 效果上还得更差一点。

▲Labo VR 眼镜盒的正确游玩姿势。

但悬念在于,那几个可动模型是一直是 Labo 的精髓,它们能否为原本不出彩的 VR 体验加分?具体玩起来,又会不会扭转我们对传统 VR 体验的认知?大部分疑问,都在这几天的体验中得到了解答。

每一个 Labo 模型,都离不开最开始的拼装

这次的任天堂 Labo VR 套装包装里包含了几个套件的纸板,两袋配件,一张配套软件的卡带,还多了一副 VR 眼镜镜组。

和前几版 Labo 一样,Labo VR 也分成了「制作、游玩和探索」三个部分,对应的就是从零开始的模型组装过程,每一个成品模型的互动游戏过程,以及对模型内部工作原理的解说和科普过程。

在任天堂的幕后开发人员看来,这三部分既是 Labo 的设计核心,也是玩家的乐趣来源。

比如说前期的组装过程中,你并不会看到市面上大部分拼装模型所采用的纸质说明书,取而代之的一套集成在 Switch 卡带中的动画教程。

▲每个组件都做了字母和颜色标记,便于按图索骥,还会根据工作量和部件位置切割成若干步骤。

在教程中,任天堂不仅将每一个零件都做了 3D 化处理,而且从头到尾每一步的拼装都有详细的动态演示和文字说明,包括且不限于镂空、压痕、翻转和插接等操作。

你还可以像使用智能手机一样,用手指滑动 Switch 显示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零部件的组装过程,就算是错过了某一步骤,也可以倒退回去重新看演示。

由于 Labo 使用的是双面瓦楞纸板,为了强化硬度,只能用加厚和插接的方式实现,所以在拼装过程中经常会有多个角度的折叠,以及不同零部件组成的互锁结构。

如果只是单纯用箭头、图片和文字来解释,恐怕只有具备模型拼装经验的人才能搞清楚。

这也是为什么,任天堂有信心让 8-9 岁的小孩也能独立制作 Labo ,毕竟就算看不懂文字,靠 3D 教程也可以让它们理解每一个拼装细节,并感知到零件与整体、物体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当然,哪怕是有电子教程的辅助,难免还是会碰上一些考验。比如贴贴纸的环节,虽然对精度要求不高,但我总要小心翼翼找准位置才能避免贴歪。

▲大部分环扣都充当固定和转轴的功能。

▲重新掰开一个已经扣好的环扣挺累人的。

还有一些需要用到环扣的结构,万一想当然地提前扣上了,而遗漏了部分组件,就只能找个硬币,将已经扣好的环扣用力掰下来,相当趁手。

另外,从第一版 Labo 我就觉得不太人性化的一点是,它的动画教程并不支持自动播放,只有当你的手指一直按着屏幕上的「前进」按钮(或是按着手柄按键),演示才会继续进行下去,如果手放开演示就会停止。

如果你是独自一人拼装,就只能先腾出一只手按按钮看演示,再放下 Joy-Con 埋头组装,然后再伸手点击继续看,重复几次后难免会觉得有些繁琐。

理想状态下,我们显然是希望两只手都拿着零件,一边看演示一边制作,所以之前网上就有人想出了用脚去按手柄的做法来解决(小孩能找大人帮忙按着自然最好),虽说姿势比较鬼畜,但确实能显著提升拼装速度。

用简单原材料,就能实现复杂结构

除了耗时 1-3 小时不等的拼装时间来获得对完成品的成就感外,Labo 还希望玩家能进一步理解这套模型是如何靠几张硬纸板就能和游戏、你的肢体动作产生联动效应。

这背后,也是任天堂对 Switch 机身内各种传感器的加以运用。

▲光是那对 Joy-Con 手柄,就集成了陀螺仪、HD 振动、加速感应器、IR 红外摄像头等。

比如我最开始上手试玩的 VR 眼镜盒,游戏就提示让我「轻敲两次」纸盒的右上角,来实现「确认」的功能。

但让我好奇的是,那个区域并没有任何实体按键,那么游戏又是如何在「没有按键」的情况下,识别出玩家的「敲击」动作?

再比如耗时最长的火箭筒模型,当你拼装完后就会发现,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纸盒模型而已,而是真的可以用手拉动炮筒底部的「枪栓」来「上弹」,如果你再用手指按压前方的「扳机」,炮筒内的「炮弹」也会弹射出去。

一旦真正体验过后,几乎无法遏制对每一个 Labo 内部结构实现原理的强烈好奇。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 Labo 配备软件中的「探索」部分中找到,只要你愿意花点时间阅读其中的说明,就可以搞清楚每一个 Labo 的结构原理和实现机制。

▲传感器可以识别机身垂直方向的震动,然后做出响应。

比如前文所说的敲击动作,实际上就是依靠 Switch 主机内部的震动传感器来实现的。

有趣的是,传感器可以精确到只识别「轻敲右上角造成垂直方向的两次抖动」这个动作,所以就算你敲击机身的其它区域,或是大幅度的摇晃,都不会造成误判。

▲插在火箭筒顶端的右侧 Joy-Con 配备了 IR 红外摄像头。

至于火箭筒模型,不管是「炮弹上膛」时拉动枪栓动作的阻力,还是「按下发射按钮」后炮弹弹射出去的助推力,都是因为橡皮筋的弹性作用。

▲看到炮筒内部拉扯的皮筋了吗?

而游戏中对「上膛」和「发射」动作的识别,则是靠顶部 Joy-Con 的 IR 红外摄像头,来检测内部反光贴纸远近的变化。

仔细观察下你会发现,Labo 的原材料种类相当朴素,基本就是几张瓦楞纸,几个环扣,一些反光贴纸、滑滑贴纸和皮筋,几乎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件。

▲另一个风车组件,也是靠反光贴纸来实现对转速快慢的判定。

但偏偏只靠这些材料,Labo 就能模拟出「子弹上膛」、「相机对焦」、「拍动鸟儿翅膀」等交互动作,有的甚至还靠拨动纸片来模拟声音。

▲用橡皮筋实现各种弹性结构,是 Labo 套件经常使用的手法。

只有当你理解了这背后的原理,才会更为感叹 Labo 设计的巧思之处。

靠瓦楞纸做成了 VR 眼镜盒,到底能不能用?

Labo VR 眼镜盒的原理并不复杂,和包括 Google Cardboard 在内的大部分简易 VR 眼镜一样,它们都是用两个透镜组,给左右眼呈现不同的图像来形成「双目视差」。

▲Labo 中的教程也详细解释了「双目视差」的原理。

也因如此,每当你将 Switch 切换至 VR 模式后,它其实是将原本一个画面分割成两个,清晰度也会进一步下降——如果按照 Switch 搭载的 720P 屏幕计算,我们单眼看到的 VR 场景,大概不会高于 360P 分辨率。

对于被动辄 4K 养刁了胃口的用户来说,这个几乎可以说是一朝回到解放前。

至于 PS VR、HTC Vive 等专业级 VR 设备,则可以依靠连接高性能主机或 PC 来实现对性能的弥补,提供单眼 1080P 甚至是更高的清晰度。

但这类专业 VR 设备也有烦人的地方。以我家那台 PS VR 来说,每次一想到得先花上十几分钟转接串流盒并调试,才能真正进入到游戏状态,我就会泛起一股懒得折腾的情绪。

而脑后拖着粗长的线缆、容易闷汗、摘取不便和镜片易沾上污渍,都让畏难情绪进一步发酵。

相比之下,Switch VR 纸盒就真的方便不少,只要把主机塞进纸盒里就完事了,还可以快速套上其它组件,也不用纠结那些繁杂的转接线材,玩累了还能随时放下来休息。

不过由于是用瓦楞纸做的,各种细节体验自然无法强求太多。你戴上后还是能看到边缘缝隙处透进来的光,鼻托和额头部分也都只有简易的塑料保护层,更不用指望有调节焦距的旋钮。

▲因为「双目视差」的缘故,外部看到的左右两个画面还挺清晰,戴上 VR 后就会变成一个了,分辨率直接减半。

同时,在机能限制下,Labo VR 的游戏画面基本都是肉眼可见的像素点,大概和你近距离观看 Switch 屏幕差不多,你也不用对游戏内容的深度抱有太高的期待。

但任天堂的游戏创意依然保持得很好,加上游戏建模都比较简单,不存在需要近距离细看的细节,所以观感倒也没有特别差。

我来简单说几个已经拼装好的套件游戏。

游戏本身很普通,但配合 Labo 模型就完全不一样了

先是最基础的 Labo VR 眼镜盒,它配套有 64 个小游戏(其中 16 个只用眼镜盒就能玩,其余 48 个则需要配合其他套件使用)。

▲这个 VR 厨房就是给你任意糟蹋的。

看似数量很多,但大部分都只是提供了一个 360 度的互动场景,然后再设立一些简单的游戏目标,如打砖块、UFO 射击、投篮、飞镖等。

还有一个类似于《工作模拟器 VR》这样的厨房场景,可以让你自由拿取各种物品。

当然,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这些游戏基本就是给一位完全没有体验过 VR 的玩家亲身感受虚拟现实的场所,它们确实能带来一定的新鲜感,但并没有多少重复游玩的价值。

之后是小鸟。它应该算是这一套里面可以做最多个性化 DIY 的套件。无论是鸟身、翅膀和羽毛的颜色都可以自行上色,头顶也可以做一些装饰,而放置的 Joy-Con 颜色不同,鸟喙的颜色也会随之改变,也可以联动风车和踏板之类的其他套件。

但游戏本身则非常佛系。

你可以将它视为是一个小型的开放世界地图,玩家代入「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然后拉动 Labo 的侧杆挥舞翅膀,在天上飞翔。

翱翔期间附带一些收集任务,鸟头上 Joy-Con 的震动则会带来一些拟真的反馈,比如在水面的颠簸、在风中的滑行和撞到障碍物的撞击等。

▲小鸟游戏的场景是全开放的,就是地图面积小了点。

几局玩下来,只能说闲暇时间在碧海蓝天之间逛一逛相当的陶冶性情,随着收集的小鸟数目增多,还可以看到鸟群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会发自肺腑地更加热爱大自然。

但每隔 5- 10 分钟,游戏会提醒你要休息一下,不然容易眩晕。

最后要说的是火箭筒,这也是所有套件中制作耗时最长的一个,大概在 2-3 小时左右。

但也如前文所说,依靠皮筋和环扣结构,火箭筒可以像真枪一样,将「上弹」和「扣扳机」的操作都尽可能地模拟出来。

这种反馈不仅进一步加强了真实感,还让配套游戏也变得很刺激。这个刺激不是生化危机那种猝不及防胆战心惊,还是双手持枪械的快感,更像是在街机厅。

你可以左右环顾扫荡街头巷尾,也可以仰头扫射楼宇之间,甚至可以在外星人飞船内部体验失重状态下的旋转浪射,指哪打哪甚是爽快。

VR 所能实现的 360 度无死角视野优势,在这个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火箭筒这个专属于男人的浪漫,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我心目中最好玩的 Labo VR 套件。

▲除了能体验到光枪的快感,还能碰上巨大的关卡 BOSS。

这也是 Labo VR 的特别之处——哪怕是它的画面不如专业级设备,但配合各种可动结构的 Labo 模型,反而可以真正带动我们的双手,营造出另一种沉浸式的游戏乐趣,实现手法相当聪明。

若是换成是其它 VR 设备,多半只能用手柄来控制,视野上真实了,操作却依然时刻提醒着自己是在游戏里。要想身心合一?可能还得加钱。

这里还要提及一个彩蛋,那就是隐藏在 Labo 测试影片中的 Virtual Boy 模式,它会给玩家播放一段 VR 版《马力欧网球》的录像,看来任天堂还是没有忘记自己这段「黑历史」。

不过,Labo VR 的游戏方式也有一些不那么人性化的部分——虽然它确实省掉了接线的麻烦,但相对的,因为没有头带,意味着你只能「举着它玩」。

加上很多 VR 游戏都提供了 360 度的场景,比如像火箭筒的射击游戏,就要求你一边举着 Labo 模型,一边左右上下扭脖子对准目标射击,

虽然对办公室久坐族的颈椎和手臂起到了一定的锻炼作用,但时间稍长随之而来的酸痛会让游戏乐趣就会大打折扣。

▲VR 游戏的日常:你眼中的自己像是在拯救世界,别人眼中的你却像个傻子。

最后,我发现最好的姿势是坐在一张有手托的旋转椅上,这样双手举着 Switch 或是其它组件时,肘部可以撑在椅子两侧,长时间玩的话手臂就不会那么累,反正大部分 Labo VR 游戏都不要求你走动,有张椅子也足够了。

加上还能解决 VR 的环形视角需求,更是减轻了脖子的负担,简直太完美。

一张好用的旋转椅,你值得拥有。

你应该买一套 Labo VR 吗?

对于 VR,任天堂曾经是不抱兴趣的。宫本茂在 2014 年的一次采访中称,他对 VR 成为人类娱乐的最好方式抱有不安;而在 2017 年他还进一步表示,作为开发者,他更希望制作出「高度简练,且游戏时长很短的 VR 游戏」。

如今,Labo 的 VR 形态大概是任天堂给出的解答。虽然实现的道具很廉价,画面也称不上有多精美,但鉴于 VR 本身还是个比较小众的市场,这次的 Labo VR 套件算是提供了一次不错的入门机会,何况游戏也仅仅只是 Labo 三层乐趣的其中一环而已。

不过,大部分人购买了 Labo 套件,除了体验一番新奇趣外,显然还得考虑更多问题。

去年我入手了第一套 Labo 后曾乐观地认定,拼完后的成品可以给我带来至少 10 个小时的游戏乐趣,但一周后我发现,已经很难再找到将它们拿出来玩的动力,之后这些纸盒就一直堆放在我书桌底下,在广州的回南天里吸足了水汽。

另外,当你过了那股新鲜劲后,这些纸盒怎么收纳也是个问题。是直接放在一个角落积灰,还是专门买个大箱子装起来?这时你又会开始质疑自己之前剁手买这些纸盒玩具的真正意义。

家长们似乎也有类似的想法。在去年第一版 Labo 发售后半年,就有家长后悔给自己家孩子买了 Labo ,原因除了难收纳和三分钟热度之外,他们对于 Labo 不能像乐高一样任意拼装,装完后还是以玩游戏为主,以及 Labo 本身的纸板强度经不起折腾等问题抱有不同看法。

毕竟,Labo 不是几十块的遥控车或毛线公仔,对于一个定价近五六百元的拼装玩具来说,家长们对它有更高期待是很正常。

哪怕 Labo 本质上,只是让 Switch 游戏机多了一层「玩具」属性的附属品。

好在,这次任天堂还做了一个轻量版的 VR 套装,只包含了基础 VR 眼镜和火箭筒两个组件,价格比完整版低了不少。如果只想入门体验下 Labo 拼装,和用 Switch 玩 VR 游戏的魅力,只入手这个版本也足够了。

值得一提的是,等到 4 月 26 日时,任天堂还会为《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和《超级马力欧奥德赛》加入 VR 模式,到时就可以直接用 Labo VR 眼镜盒重温这两款经典游戏,也算是多了几分剁手理由吧。

最新文章